在工業(yè)與民用鋼結構工程中,焊接是一種普遍采用的連接方式。焊接過程實際上是個冶煉和鑄造過程,焊接接頭形式主要有對接、角接、搭接和T型接頭等幾種。在鍋爐壓力容器中,最常見的是對接,其次是角接和T型接頭,搭接少見。
一. 焊縫中常見缺陷
焊縫中常見缺陷有氣孔、夾渣、未焊透、未熔合和裂紋等。
焊縫中的氣孔、夾渣是立體型缺陷,危害性較小;而裂紋、未熔合是平面型缺陷,危害性大,在焊縫探傷中,由于焊縫余高的影響及焊縫中裂紋、未焊透、未熔合等危險性大的缺陷往往與探測面垂直或成一定角度,因此一般采用橫波探傷。
二.焊縫探測條件的選擇
1. 探測面的修整
工件表面的粗糙度直接影響探傷結果,一般要求表面粗糙度不大于6.3?m,否則應予以修整。
焊縫兩側探測面的修整寬度P一般根據(jù)母材厚度而定。
厚度為8 ~46mm的焊縫采用二次波探傷,探測面修整寬度為
P ? 2KT+50 (mm)
厚度為大于46mm的焊縫采用一次波探傷,探測面修整寬度為
P ? KT+50 (mm)
式中 K----探頭的K值;
T-----工件厚度。
2.耦合劑的選擇
在焊縫超聲波探傷儀探傷中,常用的耦合劑有機油、甘油、漿糊、潤滑脂和水等,實際探傷儀 探傷中用得最多的是機油和漿糊。
3.頻率選擇
焊縫的晶粒比較細小,可選用比較高的頻率探傷,一般為2.5~5.0MHz。對于板厚較小的焊縫,可采用較高的頻率;對于板厚較大,衰減明顯的焊縫,應選用較低的頻率。
4.探測方向的選擇
5.K值選擇
探頭K值的選擇應從以下三個方面考慮:
(1) 使聲束能掃查到整個焊縫截面;
(2) 使聲束中心線盡量與主要危險性缺陷垂直;
(3) 保證有足夠的探傷靈敏度
設工件厚度為T,焊縫上下寬度分別為a和b,探頭K值為K,探頭前沿長度為L,則有:
K?(a+b+L)/T
一般斜探頭K值可根據(jù)工件厚度來選擇,薄工件采用大K值,以便避免近場區(qū)探傷,提高定位定量精度;厚工件采用小K值,以便縮短聲程,減小衰減,提高探傷靈敏度。同時還可減少打磨寬度。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,應盡量采用大K值探頭。
探頭K值常因工件中的聲速變化和探頭的磨損而產(chǎn)生變化,所以探傷前必須在試塊上實測K值,并在以后的探傷中經(jīng)常校驗。
|